手机:173-0755-0303
座机:0755-23208107
邮 箱:17307550303@139.com
网 址:www.mingruixiang.cn
地 址: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红湖路108号爱商科技工业园1栋C区4楼
一、辊压工艺原理及目的
辊压工艺是通过将电池正负极材料与活性物质、导电剂、粘结剂等混合物进行辊压,使其形成致密的结构。辊压的主要目的包括:
使极片的表面保持光滑和平整,防止因极片表面的毛刺刺穿隔膜而引起的电池短路隐患。
对涂覆在极片集流体的电极材料进行压实,减小极片的体积,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。
使活性物质、导电剂颗粒接触更加紧密,提高电子导电率。
使涂层材料与集流体的结合强度增强,减少电池极片在循环过程中掉粉情况的发生,提高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。
二、辊压工艺过程
1.材料准备:将电池的正负极材料与导电剂、粘结剂等混合物按照工艺要求涂布在铝箔或铜箔上。
2.辊压机调试:将电池正负极极片放置在辊压机中,调节辊轮的压力、张力和速度等,使其适应电池的工艺尺寸和要求。
3.辊压过程:辊压机开始运行,辊轮对电池正负极极片进行压制,使其活性物质与导电剂、粘结剂等混合物发生物理反应,形成致密的结构,达到工艺要求的压实厚度。
三、辊压工艺效果影响因素
1.辊轮的压力和速度:辊轮的压力和速度是影响辊压工艺效果的重要因素。辊轮的压力过大会导致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变形过度,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;辊轮的速度过快会导致电池正负极材料与活性物质与导电剂、粘结剂等混合物的压实不够,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。
2.正负极材料的性质:不同的正负极材料具有不同的压实密度,需要选择合适的辊压参数进行处理。
3.活性物质与导电剂、粘结剂等混合物的性质:活性物质与导电剂、粘结剂等混合物的浓度、组成等因素都会影响电池正负极极片辊压厚度。
4.辊压机的性能:辊压机的性能也会影响辊压工艺效果。例如,辊压机的精度、稳定性、控制系统等都会影响辊压的质量和效率。
四、辊压工艺对电池性能的影响
1.能量密度:辊压过程中,辊轮对电池正负极材料进行压制,减小了正负极片厚度,从而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。
2.循环寿命:辊压过程中,辊轮对电池正负极材料进行压制,提高了正负极片粉料的粘附力,改善了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结构和稳定性,减少了电池的内阻和容量衰减,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循环寿命。
3.安全性:辊压工艺可以增加电池正负极材料与活性物质与导电剂、粘结剂等混合物的接触面积,提高电池的反应速率和电荷传输效率,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。
4.内阻:辊压工艺可以改善电极的导电网络,降低电池的内阻,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性能。
然而,辊压工艺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影响。例如,辊压会显著降低极片的孔隙率,导致电解液浸润效率降低,Li+传输阻力增加,电极极化增加。此外,辊压后的极片拉伸断裂强度和杨氏模量增加,弹塑性减弱,脆性增强,在后续的分切和卷绕过程中易形成应力集中和较大的内压力,导致极片的性能衰减。
五、辊压工艺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
1.极片厚度不均匀:这主要是由于轧辊轴线与各过棍轴线不平行所致。可通过调整各辊轴线平行度来解决此问题。
2.极片表面出现麻点:这主要是由于轧辊表面的疲劳点蚀引起的。这与轧辊材质、热处理金相组织不均匀、辊面抗疲劳强度差以及轧辊表面粗糙度有关。可通过改进轧辊材质和热处理工艺、提高辊面抗疲劳强度以及优化轧辊表面粗糙度来解决此问题。
3.极片滚压厚度反弹:这主要是由于极片滚压后残余弹性变形量大、环境湿度大所致。可通过优化辊压参数、控制环境湿度以及采用热辊压工艺来降低极片的弹性变形量,从而减小厚度反弹。
4.极片板型不平整:这主要是由于极片滚压变形量不均匀、前后张力小且不均匀或极片涂布厚度误差所致。可通过优化辊压工艺参数、调整前后张力以及提高极片涂布厚度的一致性来解决此问题。
六、辊压工艺的发展趋势
随着锂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,辊压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。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:
1.设备大型化、集成化:为了提高生产效率,辊压机正向大型化、集成化方向发展。目前辊身长度最长已达到1600mm,未来可能会继续增加。
2.智能化程度提高:动力和储能电池企业由于自身产能规模较大,对于辊压设备的智能化程度要求较高。例如,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附带检测手段的辊压设备将越来越受欢迎。
3.热辊压工艺的应用:为了提高产线的持续性、减少断带,头部锂电池厂商倾向于采用热辊工艺。热辊工艺可以降低极片内应力、反弹几率及变形抗力,提高极片的质量。
4.辊压参数的优化:辊压参数的优化是提高电池性能的关键。未来将通过实验和模拟等方法不断优化辊压参数,以获得更好的电池性能。
锂电辊压工艺是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。通过合理控制辊压参数和工艺条件,可以获得具有优良性能的锂离子电池。同时,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,辊压工艺也将不断创新和改进,以适应更高性能电池的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