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深圳市铭锐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官网!

全国服务热线

17307550303

锂电池应用研发设备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 页 > 资讯动态 > 行业资讯

固态电池加速重塑锂电产业链

2024-12-13 14:09:39

锂电池行业的技术比拼日趋激烈,而全固态电池被业界视为是具有颠覆性的下一代电池技术之一,其产业化持续提速。


82abba59031d05fb91de1d57a401f48a.jpg

固态电池凭借其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的突出特点,正逐渐成为电动汽车行业的新焦点。

这些显著优势不但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对于长续航里程的急切需求,还能提供更高水平的安全保障。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必然会为电动汽车行业带来全新的增长机遇,同时也将推动整个锂电产业链实现升级和创新。

有相关数据表明,2023 年我国固态电池的市场规模大约为 10 亿元,预计到 2030 年将会猛增至 330 亿元,2024 至 2030 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65.80%。并且,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,固态电池的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拓展。

#01 众车企公布其全固态电池产业化时间表

实际上,凭借在高能量密度、高安全性、宽温域和高环境适应性等方面显著的优势,全固态电池在理论上将能够更好地满足新能源汽车全气候、全场景、高安全、长续航等使用需求,因此早已成为下一代动力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。
车企方面,今年8月初,据吉利汽车介绍,其自研的全固态电池已经达到400Wh/kg的能量密度,电芯制备已完成20Ah,或将率先实现发布和量产装车。
7月末,上汽集团宣布,其全固态电池已开启(倒计时)500天的投产计划。此前其还曾透露,基于聚合物—无机物复合电解质技术路线的上汽全固态电池,将于2026年实现量产。
4月,广汽集团推出其全固态动力电池,电池容量30Ah,能量密度400Wh/kg,整车续航里程超过1000km。广汽今年也已透露,其全固态电池技术将于2026年实现量产搭载,应用于旗下的昊铂车型。
海外车企方面,丰田、本田、日产、大众、宝马等也在积极推进包括固态/全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攻关,并发布了其固态/全固态电池产业化时间表。

#02 电池企业加速布局全固态电池

目前,全球范围全固态电池总体处于研发和中试阶段,我国多家企业全固态电池产品处于实验室验证阶段,或已走出实验室,进入下游测试阶段。

今年4月,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曾透露,宁德时代有机会在2027年小批量生产固态电池。如果用1-9数字表示全固态电池的成熟度,宁德时代目前的成熟度在4的水平,目标是到2027年达到7-8的水平,并有望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小批量生产。

不仅如此,还有包括力神电池、清陶能源、比克电池、中创新航、蜂巢能源、赣锋锂业等多家电池企业,均公布了各自固态/全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展或未来上车计划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全固态电池技术为电池企业在高比能、高安全电池体系上提供了新的实现路径,从产业链共振角度看,这也将带动上游材料的创新应用。目前,已有多家材料企业也公布了其固态/全固态电池技术的相关进展。

据报道,当升科技在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及固态电解质领域已开展多年研发,并已系统布局氧化物、硫化物、聚合物等主流固态电池用关键材料技术路线。

容百科技也曾表示,其拥有湿法、干电极制备固态电解质膜技术储备,已开发出多种固态电解质材料,硫化物系固态电解质计划今年实现中试,明年进行试生产。

市场方面,中信建投预计,至2025年,全球各类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或达几十到上百GWh、千亿元规模,市场潜力巨大。

全固态电池是下一代电池技术竞争的关键制高点,被列入中国、美国、欧盟、日韩等主要国家的发展战略。

以固态电池为核心的电动汽车有可能改变未来产业布局,目前全固态电池已成为全球电池科技的竞争焦点。国内外车企和电池企业都在"狂奔"状态,加速固态电池的研发和量产进程。谁能最 先实现量产并占领市场制高点,将占据先发优势,掌握定价权和话语权,将决定未来的行业格局。


标签

最近浏览:

相关产品

相关新闻

底部导航

>网站首页              >关于我们

>产品中心              >合作案例

>新闻资讯              >下载中心

>在线留言              >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联系人:郭先生

手机:17307550303

地址: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红湖路108号爱商科技工业园1栋C区4楼

扫一扫

微信图片_20240722152635.jpg

在线咨询

image.png

image.png